第八届内蒙古自治区文明产业饱览交易会正在炽热进行,“同乐共舞”“指尖技艺”“文脉共续”三大非遗版块荟萃精品展现、技艺展演、文创出售,招引了很多游人,记者在文博会上网罗各式“瑰宝”,和“守演员”聊绝活、话传承,全方位感触非物质文明遗产的立异之美。
走进乌海展区,一组造型各异、憨态可掬的“黄河泥娃”抓人眼球,主创人张勇说:“咱们这次参展带来的是家文明主题的一组泥娃,‘黄河泥娃’是乌海市非物质文明遗产代表性项目。我用的泥是黄河岸边的红胶泥,通过一年多时刻的沉积、暴晒和饱经沧桑的摔打,再加上杂乱精密的雕塑美工技艺,才干制作出这样的泥娃。”取自黄河之水的“黄河泥娃”生动体现了黄河岸边的故事,游客十分喜欢。
具有2000多年前史的烫画技艺在包头“守演员”手里变得时髦、有用。巴掌大的小葫芦+烫画,如此做成的小包包得到不少女孩子喜欢。烫画传承人邱春霞说:“烫画以铁为笔,以火为墨,木板上、毛毡上、皮革上都可以作画。咱们这次带来的产品都兼具漂亮和有用,这对错遗传承最重要的一点。”
本次文博会,内蒙古12盟市展区,都有非遗展现展演,与非遗结合的各色文创产品更是深得游客喜欢,赤峰展区的小挂件“C形龙”、巴彦淖尔展区的“六合枕”、呼伦贝尔展区的“太阳花”饰品……琳琅满目,惹人喜欢。
除了内蒙古精彩的非遗展现外,本次文博会上,京津冀·长三角·粤港澳区域文明企业展区也带来不少充溢地域特征的非遗产品,具有1200多年前史的海宁硖石灯彩便是这里边之一。这次文博会,展商带来的一件“鹊桥灯”流光溢彩,美不胜收。灯高120厘米、长135厘米、宽45厘米,全灯以针刺工艺为主,辅以拗、刻、绘等工艺,并参加现代LED发光技艺,足够体现了硖石灯的华美秀美。而在这一展区,安徽宣笔、花丝镶嵌、景泰蓝掐丝工艺等非物质文明遗产招引不少游人沉溺式体会。
守住文明,才干传承,是每一位受访非遗传承人的心声,本届文博会为非物质文明遗产供给了绝佳的展现交流平台,陈旧技艺正在被更多人了解、喜欢,焕新重生。(记者 冯雪玉)
第八届内蒙古自治区文明产业饱览交易会正在炽热进行,“同乐共舞”“指尖技艺”“文脉共续”三大非遗版块荟萃精品展现、技艺展演、文创出售,招引了很多游人,记者在文博会上网罗各式“瑰宝”,和“守演员”聊绝活、话传承,全方位感触非物质文明遗产的立异之美。 走进乌海展区,一组造型各异、憨态可掬的“黄河泥娃”抓人眼球,主创人张勇说:“咱们这次参展带来的是家文明主题的一组泥娃,‘黄河泥娃’是乌海市非物质文明遗产代表性项目。…
在中俄、中蒙建交75周年之际,由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主办的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“一带一路”中俄蒙毗连区域青少年学校足球夏令营活动于8月27日—31日在满洲里市举行。 本次活动以“芳华集结、以球增谊,敞开北疆,互促共进”为主题,这是时隔4年后,该足球夏令营再次在我国满洲里市举行。…